《衢州日报》:为创建“双高”院校 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而努力奋斗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2-25浏览次数:1679

《衢州日报》12月25日报道 

中国共产党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抢抓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开启创建“双高”院校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衢职院党委书记徐须实说,学校作为衢州市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俯身贴地,提升能力,服务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的贡献率,办一所让必威体育衢州老百姓得到实惠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作为学校的理想和特色常抓不懈。学校将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以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全力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全力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而努力奋斗。

坚定信念 提升心气 抢抓机遇 奋力前行

为创建“双高”院校 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而努力奋斗

中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徐须实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落实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市委大整风“十大行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1个党支部入选省级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学校群团组织先后获评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浙江省优秀学生会组织。

汽车维修课程实训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思政活动课程建设案例集被收录至光明日报出版社高校德育成果文库。教职工联系学生寝室、班级和社团实现全覆盖,“3221”联系制度入选全省高校教职工文化品牌培育项目。“橙色同伴课堂”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为全省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项目历史最优成绩。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284项;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率、受雇工作离职率、职业稳定度等3项指标已跻身全省高职院校前10名。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校2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6个专业入选省高校“十三五”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全省首个通过以《悉尼协议》为范式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项人才培养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部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8个项目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5个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省级实训基地。3个项目入选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学校获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首批课堂教学创新校。2019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49位,学校获浙江省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社会服务品牌凸显。组建文化旅游学院,成立衢州乡村振兴学院、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等。积极引企入校,促进产教融合,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客户体验实训基地,与衢州市中医医院共建附属医院和杨继洲学院。依托专业资源优势扎实开展社会培训,五年累计培训5万余人,发放技能证书1.5万余本,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衢州月嫂节”,“衢州月嫂”培训品牌获全国创业创新优秀项目奖,入选浙江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巾帼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乡村振兴学院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护理技能竞赛

综合保障坚强有力。五年来固定资产总值增长40.7%,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长55.2%,馆藏图书增至62.7万册。学校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浙江省“平安校园”称号。“教工之家”、妈咪小屋分获全省“模范职工之家”、全省示范妈咪暖心屋。

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现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四责协同。严密监督制度,成立二级学院院务监督小组,从源头治理微腐败,扎实推进“清廉衢职”建设,党风校风得到明显改善。

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建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任双总指挥,其他校领导全部下沉一线的学生公寓组团包楼网格化战区管理机制,实现开学复课安全有序,做到师生“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全面推进“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全省第一批开展线上教学,做到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30余名校友援鄂抗疫,数百名校友坚守在各地新冠肺炎隔离病房。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党委书记徐须实向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授旗

随着国家“职教20条”、“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实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地位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市委市政府赋予必威体育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新使命,全力支持学校创建“双高”院校,为学校追赶跨越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到2025年,校园占地面积达到800亩,力争专业数量达到28个,学生规模达到8000人,2—3个专业群建成省高水平专业群,学校跻身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行列,基本确立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地位,为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致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力推进“三全育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建立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发展指导中心和网格化育人体系,落实“第二、三课堂成绩单”制度。做优“3221”联系活动。全力打造“青春信仰青年讲”新时代理论宣讲矩阵,争取通过3—5年时间培育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高校思政工作品牌。

月嫂新生儿抚触培训

致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深度对接浙江省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衢州市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医护康养和材料能源产业数字化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改造升级数字创意设计、现代商贸服务、智能制造等3个校级重点专业群,续建新建运动休闲旅游、化工新材料(新能源)2个新兴专业群。计划新设针灸推拿、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一批新专业。

致力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实施人才引智、培优计划,争取到2025年,引培博士研究生4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20名以上。鼓励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来校专兼职工作。实施“双师双能”贯通培养计划,力争“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要进一步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优化环境。

致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系统设计“三教”和深化“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探索实施多元招生,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加大选修课建设力度;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到2025年,毕业生专升本上线率达到20%以上,就业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全省高职院校上游水平。

青春成人礼

致力打造高水平创新服务平台。坚持“以服务赢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开放、融合办学思路,努力打造成为四省边际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到2023年,建成2个“产学研综合体”、1批技术服务中心、1个创业孵化平台;培育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现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应用50项以上。

致力提升服务地方发展水平。落实衢州市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试点,牵头组建衢州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实现“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实体化运作;努力构建服务四省边际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到2025年,学校本地生源入学率达到30%以上,毕业生留衢就业率达到30%以上,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达到10万人·天以上。

致力提升合作开放办学水平。实施职业教育“东引西进”工程”,不断拓展学校合作发展平台。加大与区域内中职和省内外高水平高职、本科院校的深度合作,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山海协作”示范高地。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争取培育建立“鲁班工坊”,承接企业海外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提升“南孔文化”等区域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

致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坚持以凝聚学校精神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氛围浓郁的文化育人体系。实施校园文化精神凝练、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活动提升和文化形象塑造“四行动”。建立校园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开发推广特色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联盟成立

致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完善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修订学校章程,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建立健全“2+N”聘用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审制度改革;优化“1+X”分配奖励办法。推进学校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能调整优化,加快实施校院二级管理。

致力提升办学保障水平。积极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推进实施校园空间布局优化工程;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构建适应未来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入社会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更加关心教职员工工作、生活,切实为教职员工解难题、办实事,努力提升教职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学校创建“双高”院校、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桥头堡”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只要“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就一定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